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第一塊敲門磚
時間:2025-07-13 14:00:01
前幾天和一位創業的朋友吃飯,他愁眉苦臉地說:"現在客戶都習慣先上網查資料,可我們連個像樣的網站都沒有,業務員跑斷腿都難談成單子。"這話讓我想起十年前自己第一次做網站時的窘境——花了大價錢,結果做出來的頁面活像個90年代的電子黃頁。
說真的,現在要是有企業還沒網站,客戶第一反應八成是"這公司靠譜嗎?"就像你去相親,對方連張正經照片都沒有,你敢繼續聊嗎?
我觀察過上百家企業的官網,發現一個有趣現象:做得好的網站,轉化率能比同行高出30%-50%。這可不是瞎說,去年幫一家制造業客戶改版網站后,他們的線上詢盤量直接翻了一番。老板樂得合不攏嘴,說這比雇十個銷售還管用。
記得最早做網站時,總想著把所有信息都堆在首頁。結果呢?客戶打開頁面就暈菜,密密麻麻的文字配上五顏六色的按鈕,活像走進了雜貨鋪。后來才明白,好的網站要像高級餐廳的菜單——重點突出,層次分明。
還有次遇到個客戶非要加flash動畫,開機就是一段30秒的炫酷特效。結果呢?等加載完客戶早關頁面了?,F在想想都好笑,這跟穿著晚禮服去菜市場有什么區別?
說實在的,現在建網站早過了"有就行"的階段。我總結了幾條硬標準:
1. 打開速度要快:超過3秒還沒顯示主要內容?62%的用戶會直接離開。這就像約會遲到,第一印象就砸了。
2. 移動端必須適配:上次在地鐵里看到個老板著急忙慌地給客戶展示網站,結果手機上看排版全亂了,那尷尬勁兒我都替他著急。
3. 內容要會說人話:最怕看到滿屏的"賦能""抓手""閉環",客戶又不是來聽學術報告的。把"垂直領域解決方案"改成"我們專治這類難題"不好嗎?
總有人問我:"網上幾百塊就能做個網站,為什么你們報價要貴這么多?"這就跟問"地攤襯衫和高定西裝有什么區別"一個道理。
去年接手過一家貪便宜用模板站的客戶,結果發現: - 后臺編輯器像在用DOS系統 - 百度根本搜不到他們 - 某天突然打不開了,原公司早跑路了
最后重做的費用夠當初做三個定制站。所以說啊,該花的錢真省不得。
太多企業把網站當"一次性工程",做完就扔那兒不管。這跟買了跑車卻從不保養有什么區別?我建議客戶至少要做到: - 每月更新2-3篇行業干貨 - 每季度檢查一次打開速度 - 每年做次小改版
有個做食品的客戶堅持更了三年食譜博客,現在60%訂單都來自老客戶推薦。你看,網站活起來才是搖錢樹。
說到底,企業網站早不是簡單的門面工程了。它既是24小時在線的銷售,又是隨時待命的客服,更是品牌形象的數字化身。與其糾結"要不要做",不如想想"怎么做才能脫穎而出"。畢竟在這個掃碼比名片好使的年代,網站就是企業的第二張臉。
微信掃碼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