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字化時代的門面擔當:聊聊企業網站那些事兒
時間:2025-07-16 09:00:01
說實話,現在要是一家企業連個官網都沒有,簡直就像開飯店不掛招牌——客人想找都找不到門。記得前兩年幫朋友看他的小工作室,問他為啥不做網站,他撓著頭說:"反正有微信客戶群嘛。"結果去年參加行業展會,人家采購商開口第一句就是"發個官網鏈接看看",當場就傻眼了。
現在誰還拿著黃頁找供應商啊?別說企業采購了,就連我家樓下賣煎餅的大爺,最近都讓兒子給弄了個小程序。B端客戶可能還愿意接個銷售電話,C端用戶?看到感興趣的產品第一反應絕對是先搜官網。有組數據挺有意思:超過70%的用戶會通過企業官網判斷其正規性,這比例比查營業執照的還高。
前幾天遇到個做外貿的老板更逗,說老外客戶視頻會議時突然要求共享屏幕看官網,他急中生智把淘寶店頁面當官網展示,結果對方皺著眉頭問:"這是你們的官網?"場面一度非常尷尬。
很多老板對網站的理解還停留在十年前——放點產品圖、寫段公司介紹、留個聯系方式齊活。這種"三大件"式網站現在根本不夠看。見過最離譜的一個案例:某企業官網聯系電話寫的是業務員私人手機,人家離職半年了,客戶打電話過去直接被現任機主罵"神經病"。
好的企業網站應該是個24小時在線的超級銷售: - 產品展示要像櫥窗,但別堆得像個雜貨鋪 - 內容更新得像朋友圈,但別整得跟微商似的 - 交互設計要像專柜導購,但別彈出煩人的客服窗口
說到這兒不得不吐槽,有些網站做得那叫一個隨心所欲。上周想查某品牌參數,點進去先被迫看了30秒企業宣傳片,好不容易找到產品頁,結果每個型號點開都是"詳情請聯系客服"。最絕的是聯系方式藏在"投資者關系"二級菜單里,這腦回路堪比把收銀臺設在倉庫后門。
還有種"假大空"型網站特別常見:首頁輪播圖恨不得放8張,每張都是不同風格的"誠信共贏""追求卓越",翻到底都找不到具體是賣啥的。這種網站就像相親時光說"我人很好",具體好在哪兒?不說!
肯定有人要說了:"我們小公司哪燒得起錢做網站?"其實現在建站成本早就降下來了。有個做工藝品的朋友,花幾千塊找了在校大學生做的網站,效果意外地好。關鍵是他做了三件事: 1. 把工作室的創作過程拍成短視頻嵌在"關于我們"里 2. 每個產品頁都放了尺寸對比圖(用咖啡杯做參照物) 3. 聯系方式直接做成地圖導航按鈕
后來他跟我說,有客戶特意提到就是因為看到網站上的制作視頻,覺得特別真實才下的單。你看,有時候打動用戶的未必是多高端的技術,而是那些"人味兒"十足的細節。
去年有次在出租車上用手機查資料,點開某企業官網直接彈窗提示"請使用電腦訪問",當時氣得差點摔手機。現在移動端流量占比都超過70%了,還搞這種操作簡直匪夷所思。
好的移動端體驗應該是這樣的: - 加載速度比外賣小哥送餐還快 - 按鈕大小得讓拇指族輕松點擊 - 表單字段能少則少,又不是寫畢業論文
見過最貼心的設計是某甜品店網站,手機端直接把"到店路線"做成動態圖示,從地鐵站哪個口出來、怎么轉彎都用小動畫演示,路癡福音啊!
很多企業把網站當結婚照——建好那天最隆重,之后十年都不帶更新的。去年幫某客戶做診斷,發現他們官網新聞動態還停留在2016年,最新內容居然是"喜迎元旦",不知道的還以為公司倒閉了。
建議至少每季度: - 檢查下所有鏈接是否存活(別讓客戶點出404) - 更新兩三條行業相關資訊(證明你還活著) - 換個首圖banner(就跟女生換微信頭像一個道理)
有個做農產品批發的客戶特別聰明,他們在網站開了個"今日菜價"板塊,雖然更新起來麻煩,但批發商天天主動來刷流量,比砸錢投廣告劃算多了。
說到底,企業網站就像門店的玻璃櫥窗,既要亮堂體面讓人愿意駐足,又得把最誘人的貨品擺在顯眼處。畢竟在這個掃碼比問路更自然的年代,你的官網可能就是客戶對企業的第一印象。下次再聽到有人說"做網站沒用",建議讓他試試不用導航開車去陌生城市——大概就是這種兩眼一抹黑的感覺。
(寫完突然想起該檢查自家網站了,上次更新好像還是...算了算了,趕緊去改)
微信掃碼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