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第一道門檻:聊聊官網建設那些事兒
時間:2025-07-19 15:00:01
說來挺有意思,十年前幫朋友打理個小店鋪,他拍著胸脯說"咱這地段好,根本不需要搞啥網站"。結果去年再見時,這家伙正火急火燎地找外包團隊做官網,嘴里還念叨著"現在客戶都習慣先上網查資質"。你看,這就是時代的車輪——它可不管你有沒有準備好,碾過來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打。
記得2015年那會兒,很多老板把官網當電子版宣傳冊?;ㄈf做個炫酷的Flash首頁,放幾張廠房照片和老板致辭,這事兒就算齊活了。但現在?呵,客戶點開網頁三秒找不到聯系入口,轉頭就去找競爭對手了。
我有次去產業園調研,發現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:那些活得滋潤的中小企業,官網清一色帶著在線客服懸浮窗。反倒是幾家經營困難的企業,官網要么打不開,要么還停留在"IE瀏覽器最佳顯示"的遠古版本。這哪是技術問題啊,根本就是經營思維的差距。
上個月幫親戚把關網站建設合同,發現水不是一般的深。有些坑啊,不親自摔過真不知道疼:
1. 盲目追求炫技:某個做家具的客戶非要加3D展廳,結果手機端打開慢得像老牛拉破車。要我說,加載速度超過5秒的創意都是自殺式營銷。 2. 內容萬年不更新:見過最離譜的是掛著"2020年度最新產品"的橫幅,底下聯系電話還是7位數座機。這種官網不如不建,簡直是給競爭對手送助攻。 3. 移動端應付了事:現在超過60%的訪問來自手機,但有些網站手機版居然要左右滑動才能看全內容。這就好比把西裝改童裝——不是縮個尺寸就能解決的。 4. 把官網當孤島:前幾天遇到個做機械配件的,官網和天貓店風格差出十條街??蛻暨€以為遇到李鬼了,這不是給自己挖坑么? 5. 忽視數據埋點:最可惜的是那些花大錢引流,卻連客戶在哪個頁面跳失都查不到的案例。好比往黑洞里撒錢,連個響都聽不著。
說個真實故事:去年有家初創公司找我咨詢,說被報價單嚇到了——做個官網居然要二十萬。我看了下需求文檔就樂了,他們把APP的功能清單原樣抄給建站公司了。其實啊,官網建設就像裝修房子,得先搞清楚自己是開米其林餐廳還是社區快餐店。
這里分享個野路子:先把核心需求列出來打星號。比如賣設備的必須要有產品參數下載和詢價表單,做服務的得突出案例展示和在線預約。其他錦上添花的功能,大可以等業務跑起來再迭代。我們團隊做過統計,合理控制首期功能能省下30%-50%預算。
見過太多企業把官網當成一次性消費了。前腳驗收完尾款,后腳就把后臺密碼忘得干干凈凈。等兩年后想起要改聯系方式,發現當初建站的公司都轉型做區塊鏈去了。
建議各位在合同里一定寫明這三條: - 每年至少兩次內容更新服務 - 數據備份的獲取權限 - 基礎功能維護期不少于三年
有家做農產品溯源的企業就做得挺聰明,他們把官網維護寫進了新媒體運營崗位的KPI。結果不僅保持月更頻率,還順勢培養出了自己的數字化團隊。
最近和幾個技術宅喝酒,他們透露了個有趣的觀點:以后的官網可能會"消失"。不是真的消失,而是變成智能終端自動抓取的數據節點。比如客戶在語音助手問"附近可靠的裝修公司",系統直接調取你官網的結構化數據生成回答。
所以現在新建站,一定要把Schema標記這些技術細節考慮進去。別覺得這是工程師的強迫癥,說不定哪天你的官網就靠這個多拿了張訂單呢。
說到底,官網建設就像給企業辦數字身份證。你可以不化妝打扮,但總不能連證件照都用二十年前的吧?在這個掃碼比名片好使的年代,官網早不是選擇題,而是道必答題——區別只在于,你是愿意主動作答,還是最后被逼著補考。
(寫完突然想起個事:你們見過最奇葩的官網是啥樣?我見過有個頁面把老板的書法作品當主視覺,點進去還有背景音樂自動播放,那體驗簡直了...)
微信掃碼咨詢